侗族服饰的资料!
1、侗族服饰上有许多纹样图案,尤其是妇女服饰及重大节庆男子穿着的“百鸟衣”、“芦笙衣”等完全是图案化的,主要有谷粒纹、桂花纹、梅花纹、花瓣纹、浮萍花、田螺花、水车花等植物纹样,这与农耕经济有着直观的联系。侗族服饰较少反映狩猎经济的动物纹样,如鱼骨纹、虾纹、龙纹等也是与农耕有关的动物纹样。
2、侗族服饰,男穿对襟短衣,女子上着大襟、无领、无扣衣,下穿裙或裤,惯束腰带,包头帕。颜色以黑、青(蓝)、深紫、白为主,黑青色多用于春、秋、冬三季,白色多用于夏季,紫色多用于节日。侗族少女女裙分季节,多用黑色。
3、发髻上饰环簪、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,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、手镯、腰坠等银饰。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,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,领襟、袖口有精美刺绣。对襟不系扣,中间敞开,露出绣花围兜,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、花鞋,头上挽大髻,插饰鲜花、木梳、银钗等。
4、女性通常下穿百褶裙,并搭配围腰。侗族服饰则展现多样化,侗族女性根据不同的款式、装饰部位、图案与工艺、色彩以及发型和头帕来区分日常便装与盛装,后者尤其强调装饰美与朴素的融合。 两族服饰的特点各具特色。苗族服饰以其华丽著称,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,亦为历史文化的遗产。
侗戏的剧目
1、其中,根据侗族民间传说改编的作品有《珠朗娘美》、《刘美》和《金俊与娘瑞》,这些剧目讲述了侗族特有的爱情与伦理冲突。汉族故事如《陈世美》和《梁祝姻缘》也被改编成侗戏,融入了独特的侗族戏剧风格。历史故事剧目如《吴勉王》和《李万当》则展示了侗戏的历史背景。
2、改编自侗族民间传说的剧目 《珠朗娘美》:讲述了侗族人民的独特故事和传说。 《刘美》:同样源自侗族民间传说,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 《金俊与娘瑞》: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爱情观和生活风貌。 改编自汉族故事的剧目 《陈世美》:将汉族经典故事融入侗戏,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。
3、改编自侗族民间传说的剧目有《珠朗娘美》、《刘美》和《金俊与娘瑞》,讲述的是侗族人民的独特故事。汉族故事如《陈世美》和《梁祝姻缘》也被改编成侗戏,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。历史故事剧目如《吴勉王》和《李万当》,则展现了丰富的历史背景。
4、侗戏的主要剧目包括《珠郎娘美》、《美道》和《芒遂》等,这些剧目不仅丰富了侗族的文化遗产,也深受当地侗族人民的喜爱。侗戏不仅是中国民间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,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。它在学术界被视为有发展前途的民族民间剧种之一。
5、侗戏的传统剧目丰富多彩,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《珠郎娘美》和《山伯英台》。《珠郎娘美》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的爱情故事,而《山伯英台》则是对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故事的重新演绎。这些剧目不仅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、道德观念,还展现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侗族民间爱情故事:珠郎和娘美
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聚居地区,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。清朝康熙年间,水口寨有个侗族姑娘叫娘美,聪明善良,美若天仙。相邻的朵帕寨,有个后生叫珠郎,从小是个孤儿,勤劳勇敢,英俊潇洒,弹得一手好琵琶。两家的田地相连,干活时两人经常见面,有时甚至相帮着一起干农活。
故事背景:故事发生在清道光年间,主角是侗族姑娘娘美和孤儿珠郎。娘美勤劳聪慧、美丽如仙,与珠郎在共同的劳动中结为恋人。爱情阻碍:娘美的母亲将她许配给定达寨的舅家人,并将她关在房中准备强行完婚。珠郎得知后愤怒不已,却因势孤力单无法解救娘美。
清末,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戏师梁耀庭、梁少华根据贵州侗族聚居地区流传的珠郎娘美故事与民间叙事歌,改编成侗戏剧本。剧中人物86人,全部唱词5800余句,是侗戏中影响较大的作品。1959年,由贵州省侗戏工作组张泽鑫、龙廷恩、吴金崧(戏师)、梁普安(戏师)等记录并译成汉语。
清道光年间,口寨有一位勤劳聪慧又美丽如仙的侗族姑娘,名叫娘美。与口寨遥遥相望的朵帕寨上,有个聪颖俊秀的孤儿名珠郎,小名秀郎。两家田地相连,在共同的劳动中,两人结成一对恋人。可是,娘美的母亲却将她许配给定达寨的舅家人,后来,竟将她锁在房中不准出来,并准备强行将娘美完婚。
本文来自作者[梦想启航]投稿,不代表竞宝阁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jpbgv.com/23735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竞宝阁的签约作者“梦想启航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贯洞琵琶侗族(侗族琵琶教程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竞宝阁]内容主要涵盖:竞宝阁
本文概览:侗族服饰的资料!1、侗族服饰上有许多纹样图案,尤其是妇女服饰及重大节庆男子穿着的“百鸟衣”、“芦笙衣”等完全是图案化的,主要有谷粒纹、...